平和的心态、均衡的营养、合理的起居、适量的运动对于每个人都至关重要,而中医 养生 则将情志、饮食、起居和运动作为 养生 保健的四大基石。
情志是指人的情绪、 情感 ,其中具有代表性的7种正常情志活动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惊、恐称为“七情”。
正常情况下,七情活动是对外界刺激和体内刺激的保护性反应,有益于身心 健康 。
但如果由于内外刺激引起七情太过,则会影响人体 健康 。
因此,我们应保持情绪稳定,心情愉悦,积极向上,尽量减少焦虑、忧郁、愤怒、急躁等不良情绪。
饮食是保证生命生存和 健康 的基本条件。
合理的饮食可以为人体提供生命所需的营养和能量,维持人体生长、发育,完成各种生理功能,有益身体 健康 。
但若饮食不当,就会损伤脾胃,影响机体功能,从而导致疾病发生。
因此我们应该合理搭配饮食,均衡营养,做到饥饱得当、安全卫生、定时定量、寒热适宜。
合理的起居就是要适应四时时令的变化,安排适宜的作息时间,劳逸结合,以达到预防疾病,增进 健康 和长寿的目的。
例如,注重居住环境卫生,保证充足的睡眠,根据季节变换和自身的体质恰当地增减衣物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。
运动是指用各种 体育 运动方式(如太极拳、五禽戏、八段锦、气功,或跑步、游泳、骑自行车、打球等)进行锻炼,以增强体质,延年益寿。
只要在适宜的时间,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,做到动静有度、量力而行,并持之以恒,就能达到强身健体、有益 健康 的目的。
文/吴大真 王凤岐
来源/微信公众号“科普酱紫蛙”
穴位是我们每一个人身体上特殊的感觉点,以下是一套以中医理论为基础,结合穴位分布经络走向,将人体50多个主要穴位与健身操有机结合的慢病穴位操,它集降压、降糖、健身、 养生 于一体,适合于各年龄段的朋友锻炼。
01 对击十宣穴
第1个动作刺激到的是位于我们十指指尖的十宣穴,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起到降压、预防眩晕的作用。
取穴方法
仰掌,十指微屈微,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,距指甲游离缘0.1寸,左右共10个穴位。
功效
神志病,热病,腰骶、背、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。如颈项强痛、角弓反张等症。督脉督一身之阳气,只要是阳气衰弱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。
02 十指交叉相对
第2个动作刺激到的是位于我们手指指缝的八邪穴,主治烦热,目痛,头痛,咽痛,牙痛,手指麻木。
取穴方法
在手指背侧,微握拳,第一 五指间,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[1]处,左右共8个穴位。
功效
主治烦热,目痛,头痛,项强,咽痛,牙痛,手指麻木,毒蛇咬伤,手臂红肿等。
03 撞击虎口
第3个动作刺激合谷穴,借此不仅能调节血糖,对缓解牙痛、晕车也有明显疗效。
取穴方法
原穴。在手背,第1、2掌骨间。
功效
主治发热,头痛,目赤肿痛,鼻衄,血渊,咽喉肿痛,齿痛耳聋,面肿,口眼 斜,中风口噤,热病无汗,多汗,消渴,黄疸痛经,经闭,滞产等。
04 对击大鱼际
第4、5个动作刺激的是我们的鱼际、太渊等肺经穴位,有强心作用,针对心悸、冠心病、心绞痛患者。
05 对击小鱼际
取穴方法
手掌内、外侧缘由一组肌群构成稍隆起的部位,大拇指一侧称“大鱼际”,另一侧称“小鱼际”。
功效
大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,对防治感冒大有益处,而且对咽痛、 打喷嚏、流清涕、鼻塞、咳嗽等症状,也有缓解作用。
小鱼际主治咳嗽,咯血,咽喉肿痛,发热,及扁桃体炎,小儿营养不良等。
06 敲打后溪穴(换手)
第6个动作刺激的是后溪、前谷、腕骨等小肠经穴位,对于改善下焦、缓解消渴症状、降低血糖均有良好疗效。
取穴方法
把手握成拳,在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即是(即把手握拳,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)
功效
中医医学里是非常注重后溪穴的。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脉上去属于八脉交汇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穴位。督脉主一身阳气,阳气旺则全身旺。
07 对拍手背(换手)
第7个动作刺激的是中渚、液门、阳池等三焦经穴位,保持颈椎、腰椎 健康 ,改善脑缺血。
取穴方法
中渚穴位于人体手背部,当环指本节(掌指关节)的后方,第4、5掌骨间凹陷处。
功效
缓解治疗头痛、目赤、耳聋、耳鸣、咽喉肿痛、手臂红肿疼痛等。
08 拍击尺泽穴(换臂)
第8个动作刺激到的是曲池、尺泽、曲泽等穴位,有降压、止咳等效果。
取穴方法
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,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,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,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(或在肘横纹中,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)。
功效
感冒、咽喉肿痛、扁桃体炎、喉炎、咽炎、支气管炎、百日咳、肺炎、胸膜炎、肋间神经痛、丹毒、胎位不正、麻疹、高血压肺炎、支气管哮喘、肺结核、急性胃肠炎、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。
09 敲打云门穴(换肩)
第9个动作刺激到的是中府、云门等肺经穴位,针对肺系疾病、气管、支气管疾病均有治疗作用。此外,中府穴还有诊断治疗肺癌的作用。
取穴方法
位于胸部,锁骨下窝凹陷中,肩胛骨喙突内缘,前正中线旁开6寸,有胸大肌。
功效
咳嗽、气短、喘不得息、胸满、胸中烦热、胸痛、引缺盆痛、伤寒四肢热不已、瘿气、疝气上冲心、暴心腹痛、胁痛引背、肩痛不举、四肢逆冷、脉代不至。
10 拍打肩井穴(换肩)
第10个动作刺激的是肩井穴,经常拍打这个穴位不仅能降压,对心、肺疾病以及便秘均有良好效果。
取穴方法
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,前直对乳中。
功效
主治项强,肩背痛,手臂不举,中风偏瘫,滞产,产后血晕,乳痈,瘰疬,及高血压,功能性子宫出血等。
11 叩击百会穴
第12个动作刺激的是我们头顶的百会穴,有安神助睡眠、降压、治头痛等作用。
取穴方法
后发际正中上7寸,当两耳尖直上,头顶正中
功效
主治头痛、目眩、鼻塞、耳鸣、中风、失语、脱肛、阴挺、久泻久痢。
12 腹部穴位拍击
第13个动作刺激我们腹部神阙、气海、关元等保健要穴,这些穴位能调节胃肠功能,尤其适于糖尿病患者。
取穴及功效
神阙,人体穴位名,位于脐正中,属于任脉的穴位。有治腹痛、久泄、脱肛、痢疾、水肿、 虚脱。禁刺,宜灸。
气海在下腹部。当脐中下1.5寸。主治虚脱,厥逆,腹痛,泄泻,月经不调,痛经,崩漏,带下,遗精,阳痿,遗尿,疝气及尿潴留,尿路感染,肠梗阻等,具有强壮作用。
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,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,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。
13 拍击肾俞穴
第14个动作刺激我们后腰的肾俞、三焦俞等膀胱经穴位,这些穴位适合泌尿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,能强肾固本。
取穴方法
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,当第二腰椎棘突下,左右二指宽处。
功效
主治疾病为:腰痛、肾脏病、高血压、低血压、耳鸣、精力减退等。
14 内劳拍少海
第16个动作刺激的是手少阴心经的内劳穴和少海穴。起到强心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。
取穴方法
在肘前区,横平肘横纹,肱骨内上髁前缘。
功效
主治心痛、癔病等心与神志病;肘臂挛痛,臂麻手颤;头项痛腋肋痛;瘰疬。
15 脚跟踢然谷
第17个动作通过刺激足少阴肾经的然谷穴,起到排肾毒、预防脑血管疾病的作用。
取穴方法
位于在内踝前下方,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。
功效
治疗咽喉炎、膀胱炎、尿道炎、月经不调等病症。
16 拍委中穴
古有“腰背委中求”之语,是指凡腰背部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;此穴具有舒筋通络、散瘀活血、清热解毒等作用。
取穴方法
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,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,即膝盖里侧中央
功效
主治坐骨神经痛、小腿疲劳、肚子疼痛、脖子酸痛、腰部疼痛或疲劳、臀部疼痛、膝盖疼痛。
17 拍腿部胆经
按摩敲打可以舒经通络、活血排毒,血液循环快了,身体就会有足够的能量来排除垃圾,体内的水肿、毒素自然就会去除,按摩敲打的部位就会瘦下去。
取穴方法
胆经在下肢的巡行路线是沿股、下肢外侧中线下行至小趾、次趾之间。有个很容易找到的标志,就是沿着裤子中间的那条线至膝盖侧面处,主要是环跳、风市、中渎、膝阳关四个穴位。
功效
本经腧穴主治侧头、目、耳、咽喉病,神志病,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。
本文来自作者[树炎彬]投稿,不代表凌吾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tu.0517kq.com/news-lingw/49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凌吾号的签约作者“树炎彬”
本文概览:平和的心态、均衡的营养、合理的起居、适量的运动对于每个人都至关重要,而中医 养生 则将情志、饮食、起居和运动作为 养生 保健的四大基石。 情志是指人的情绪、 情感 ,其中具有代...
文章不错《中医养生知识科普》内容很有帮助